“雷锋精神”走进海宁卫校道德讲堂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努力学习天天向上”的歌声响彻校园上空。3月28日中午,海宁卫校通过校园网络直播系统向全校33个班的2000多师生进行直播2015学年第二学期首期道德讲堂,主持人在“学习雷锋好榜样”背景音乐中拉开了“道德讲堂”序幕,用“雷锋”的故事和感人的事例,传递雷锋精神,凝聚正能量。
讲堂内《学习雷锋好榜样》歌声激励着师生们,“忠于革命忠于党——立场坚定斗志强——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为人民服务。主持人激动地说。
“雷锋”是一种精神,一个榜样,一种美德。省身是一种学习与思考,一种自律与修养,更是一种性格和道德的培养。雷锋精神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担当,是一种务实,是一生的行为和追求。方便别人,快乐自己,让心灵愉悦,身心健康,让工作尽情、奉献敬业,崇尚真善美,求真务实、清正廉明,省身将成为一个习惯,终身受益。
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与人为善,乐行好施”, “磨刀老人”吴锦泉老人从2008年汶川大地震捐款1000元开始,五年来,共捐款两万元。他将刚刚收获的“温暖包裹”里的激励救助金3000元钱捐给了筹建中的中华慈善博物馆。 1507班的一位同学激动地说,“磨刀老人”的事迹感动着我,“好人就在我们身边”,“磨刀老人”的事迹深深感动着全校师生,他的“心里想着在做好事就不累;慈善贵在坚持,不能断断续续”的精神将激励我们成长。
林俊德2012年在医院被查出癌症晚期,但他没有听从医生手术的建议,选择继续工作。当病情突然恶化被送进医院醒来后,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为了工作把自己的办公桌都搬进了病房事迹,林俊德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激励全校师生。1508班的一位同学激动地说,林俊德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将一生奉献给核事业的科学家,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活雷锋”,我们虽不能像他那样做出那么大的贡献,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哪怕是一次志愿者,也是为社会奉献一份力量,成为自觉行动。
诵经典,“有一份热,发一份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与现场的朋友分享善心感悟。
“欲广福田,须凭心地。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功德。积善之家有余庆,积不善之家有余秧,此千古垂训,岂不应牢记勤行也哉!”“劝善词”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行崇德礼,送吉祥,一个环节紧扣一个环节,“言必行,行必果”。
理想责任,乐于奉献,敢于担当,培育和践行雷锋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成为雷锋精神的传播者、践行者,做雷锋精神的感召者,从身边的事做起,为建设社会文明与精神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道德讲堂在送吉祥活动中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