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是兴校之本、强校之基、发展之源。近年来我校教师教科研能力总体有所提升,但仍存在“分布不均”和“精品不多”两个主要问题。基于此,2017年初,由学校教师发展处牵头,尝试建立“自诊-互诊-领诊”三诊合参的学校特色科研模式,即通过“自诊梳理”引导教师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具有研究价值的客观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开展自主研究,制定研究策略。通过 “互诊研讨”,对选题的价值、研究计划等开展组内交流,依靠教研组团队力量,提升问题研究的实效性。通过“领诊升华”,以教育理论学习引导、研究方案规范指导、研究成果提炼辅导等为途径,帮助教师提升研究的高度和质量,科学规范研究的进程和方法。
经过一年的实践,教科研工作实现“增量提质”,迈上了新的台阶。2017年度共立项海宁市级及以上课题19项,其中省职成教协会课题3项,嘉兴市教科研规划课题和微型课题各4项,海宁市教科研规划课题和微型课题各4项。结题课题13项,其中省教科研规划课题1项,嘉兴市教科研规划课题和微型课题8项,海宁市教科研规划课题和微型课题4项。获得嘉兴市第十届教科研成果奖2项,海宁市第七届教科研成果奖10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全年发表于省级以上刊物论文17篇;国家级论文获奖5篇,市级以上论文获奖18篇,海宁市级获奖论文18篇。2017年4月被评为嘉兴市教科研先进集体,11月被评为浙江省教科研先进集体,2018年被评为海宁市教科研先进集体,施成良和王雪琴被评为先进个人。
年末,教师发展处专门对本年度教科研成果进行分类统计,形成教科研成果集,并按《教育科研工作管理办法》对参与教科研的相关教师给予奖励。同时也对“三诊合参”式的校本研训模式进行了总结、改进,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