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卫校老师杨慧兰开心理健康公开课
老年生活十个“切记”句句发自肺腑
记者胡雯矜通讯员陈燕
当下,老年人群体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他们的吃穿住行等各方面都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但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关注却略显不足。
近日,海宁卫生学校的杨慧兰老师在硖石街道南苑社区举办老年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她为在场约60位老人整理了退休后的10个“切记”,帮助老年人用更加正确、理智而轻松的方式过好自己的老年生活。
退休后的十个“切记”
“现在的老年人在物质条件上基本都能得到完善的保障和较多的关心,但很多老年人却依旧不开心,很烦闷。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在心理上没有做好自我调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很值得人们关注。”杨慧兰说,“我从这个角度出发,根据现在老年人在日程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再从网上摘录整理,补充进自己的想法,给南苑社区的老人们奉上这退休后的十个‘切记’,希望对他们有所帮助。”
“一是要切记岁数大了不是本钱;二是要切记‘想当年’不是人人都爱听的话;三是要切记少管‘闲事’,特别是家中的‘闲事’;四是要切记年轻人一定比你忙;五是要切记自愿付出时别想着回报,不要总把为别人做的事挂在嘴上;六是要切记不要总想着改变别人;七是要切记待人处事别太抠门儿,钱多钱少都要有个爽快大度;八是要切记邋邋遢遢不是小事儿;九是要切记千万别像存钱那样存着破烂儿;十是要切记别老想着靠子女,消除寂寞根本还是要靠自己。这些其实是我从网上摘录,再从心理学的角度,加进自己的看法,将其整理加工而成。”杨慧兰说。
为何这样建议
记者听了,一半理解,一半不解。“第一条是什么意思呢是说年纪大了也不能倚老卖老吗”记者问道。
“对,人年纪大了有时候就容易犯这个错误。年岁的增长固然能积淀很多的阅历和智慧,但也不能因此而当作本钱倚老卖老,老年的智慧更多的应该是内敛而深沉。”杨慧兰说。
“那第二条是不是可以解释成‘好汉不提当年勇’呢”记者又问。
“对的,老是话当年如何如何说久了就变成了老生常谈,再精彩的故事也会变成陈芝麻烂谷子。”杨慧兰解释。
光是这样解释,大家或许还不是很明白。于是,杨慧兰又拿第三条举了个例子。现在很多老年人爱操心。操心什么呢我们家嫁女儿还是招女婿呢小两口为什么吵架我要帮我女儿(儿子)!不能让她(他)吃亏!女婿(儿媳)在外面跟异性交往多不多他(她)为什么最近老是出差儿子最近想换一套大一点儿的房子,自己没多少钱,可我的那点儿老底想留着……
“这些事儿都是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也是很多家庭很多老人会实际面临的。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老人们退休以后心疼子女,总是会忍不住‘掺和’到类似这些家庭事务中。但结果有时候并不如人意。所以我的建议是儿孙自有儿孙福。有时候不参与、不干涉、放手不管反而是一种好方法。”杨慧兰说。
杨慧兰的这个说法也得到了许多老人的认同。家住硖石街道南苑二里的王元元就是其中一位。王元元今年74岁。她和老伴张金元一起听了杨慧兰的讲座。她说:“杨老师讲得很好,也很正确。我们老年人的确不应该插手太多儿女之间的事情。儿女大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人生。我们应该相信他们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作为父母,在适当的时候提供一些帮助和引导就可以了。”
今年45岁,现在是海宁卫生学校护理学专业的一名老师。1988年学校毕业后,曾在医院工作13年。她对心理学知识非常感兴趣,就利用闲暇时间读书自学,并在2008年,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她接受海宁市乐淘淘老年文化服务中心的邀请,担任公益教师,为社区的老人们免费开设心理健康公开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