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心理状态是否健康,教育教养方式是否得当,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为了帮助家长掌握必要的教育教养理念和方法,营造更加幸福和谐的家庭环境,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孩子的教育。海宁卫生学校学工处、心理辅导站在校领导的支持下从9月20日至12月27日,共开展5次工作方式家长团体辅导。系统的工作坊式的家长团体辅导是一种以每位家长直接参与体验为主的活动方式,辅导以轻松的活动、讲解、讨论、交流分享、讲故事等方式,使家长在活动中受到启发和感悟。 一、辅导过程 (一)教之有“道”——教育理念渗透 理念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教育的理念问题,所以第一、二次的团体工作坊在团队建设的基础上,主要是解决家庭教育的理念问题。 第一次,课程主题是《未来的孩子》。 通过冥想让家长穿越,看到5 年后的孩子。通过这个活动让家长认知到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孩子是健康并拥有良好品质的,这也是孩子自己所期待的。怎样才能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家长需要做些什么,可能会遇到怎样的挑战,面对挑战又该如何做呢?请每位家长思考分享。 第二次,课程主题是《种子的旅程》。 在第一次活动的基础上家长们已经相互熟悉,也更为开放。在《种子的旅程》活动分享中,一个妈妈在忍不住掉下了眼泪,她说一课种子的长大会遇到很多很多风雨,我们作为父母应该帮助她、鼓励她勇敢的面对,但很多时候她自己已经很难受了,我却还在埋怨她,指着她,有时心情不好时也会朝她发火,现在想想真的太不应该了。家长通过游戏活动,让家长亲身体会到孩子的不易,学会换位思考。
(二)育之有“术”——亲子互动技巧 通过前两课后反馈,发现家长的教育理念有了很多改变。从第三次开始通过连续两次课程提升家长自我情绪控制、对孩子情绪的觉察力及沟通技巧。 第三次,课程主题是《这样爱你刚刚好》情绪管理技巧。 请每位家长分享最近一次在与孩子互动过程中情绪失控的情景及最终结果。通过回忆分享,让家长感悟到当人被情绪主宰时是丧失理智的,在理智失控下得言行都是无效的,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作用。通过脑风暴,制作控制和调适情绪选择轮。因为很都家长只会在意孩子行为而忽视行为背后的情绪,导致孩子觉得家长不理解自己。故在讲解孩子大脑发育规律的同时,通过情绪图卡辨别来提升家长对孩子情绪的识别能力。 第四次,课程主题《爱与沟通》亲子沟通技巧。 通过视频《因为有爱每句话要好好说》,让父母反思到自己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通过“你说我画”活动,让父母体会到:一定要对方反馈以确认对方接受信息是否正确;你表达的和对方听到的可能会有出入;沟通的心态是接受他帮助他而非赢了他指责他。最后通过倾听三部曲、说话三部曲,帮助家长提高沟通技巧。
(三)行之有“感”——情感联结升华 最后一课,父母和孩子共同参加。比如有“模仿镜子”活动,需要双方努力才能完成,这意味着良好的沟通和亲子关系需要亲子双方共同的努力。通过“了解彼此”活动,让父母和孩子明白我们的关注点是一致的,只是观点不同。最后通过“情感联结”,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引导彼此理解,相互尊重。
二、辅导反馈 (一)家长反馈:换位思考共成长 每次活动后,家长都需要在“话青春 共成长”微信群里反馈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悟。在教育孩子,与孩子互动中,理念、方法技巧的改变和提升。在两次课后就由家长反馈自己换位思考后与孩子的关系有很大改善,家庭氛围更为和谐。 (二)孩子反馈:积极阳光促和谐 孩子认为父母能抢到这次团体辅导课真是太幸运了。他们觉得父母更能理解自己、尊重自己,对自己不再大吼大叫,只知道命令或将大道理。家长能更耐心的听自己诉述了,自己也愿意和父母交流了。 (三)班主任反馈:协同育人赋能量 家长参加辅导的孩子明显感觉笑容更多了,更阳光了,学习成绩也有所提升,其中一个有自残倾向的孩子,自从父母参加辅导后就你没自残过,比以前开朗了很多。
三、辅导反思 1. 赢得多方力量支持 孩子的问题,单靠孩子个人自身的努力是很难改变的,它需要家庭、学校甚至社会多方力量的支持。本次团体家庭工作坊就是多方力量的体现。 2.家庭全员实现成长 一个家庭是由父亲、母亲、孩子等多个独立个体共同组合而成,由于每个人的个性特生长背景不同,会有不同观点。本次辅导要求夫妻双方共同参与,并在家长辅导的同时对孩子也进行团体辅导,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堂生活深度融合 课堂时间毕竟有限,理论学好关键是实践。通过打卡反馈形式促使家长学完后不断实践练习,是辅导具有连续性和实践性,更快的促进家长能力的有效提升。 工作坊式的辅导,让家长彼此交流沟通、理解支持、探讨研究,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家是最美的港湾,是精神的支撑。父母的改变,为孩子创设出健康、温馨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得身心得到健康地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