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不断融合应用,智慧校园建设成为职业院校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学校根据《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的要求,从师生发展、数字资源、教育教学、基础设施等方面开展海宁卫校智慧校园建设。 1.师生发展 学校结合中职学生特点,通过校园文化艺术技能节,职业生涯设计(信息化)、微视频制作比赛、主题动漫设计等活动,以及学生社团和选修课的开设,不断提高学生信息化学习和应用能力。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QQ、微信、问卷星、蓝墨云班课、之江汇、UMU等学习平台进行课余学习,并通过省中职选课平台进行自主选课。学校同样重视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将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培训体系,作为一项重点内容进行组织和开展。近年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本地化、网络化等多种方式,开展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选派教师参加各种信息化培训,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和开发能力。在当前的疫情之下,师生通过网络直播,充分展现信息化教学能力,实现“停课不停学”。 2.数字资源 数字资源建设是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学校以应用为导向,统一规划,“建”“用”“引”相结合,力求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突出“校本”特色,从而使数字资源在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学校充分发掘全体教师自身教学课件、教学素材、电子教案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校本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利用智慧校园平台,实现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学生在线学习。根据职教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通过调查分析、深入了解各专业师生信息化教学和学习迫切需求,以优质、实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为重点,通过技术引进,自主开发等方法,建成包括专业技能微视频、微课、教学视频、教学素材、试题库、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资源1TB,初步建成了开放性、智能化、个性化的中职医药卫生类专业校本数字教学资源库,学校教务处通过多年积累,建有非公开各课程试题资源2000余份,另外专业教师积极开始网络课程建设,如解剖教研组开发《解剖学基础》在线开放课程的投入使用,为专业教学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3.教育教学 学校应用数字资源和仿真实训基地,积极探索和实践“线上线下混合式”“理实一体化”“理论+虚拟+实操”等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如:护理实训操作课中可以实时连线医院专家,使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人体机能全仿真实验完美解决了创伤性人体实验和动物资源稀缺问题。 智慧校园建设促进了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教育改革和协同育人,通过采用多种产教融合方式,引导企业参与专业设置、教材开发、课程设置等,探索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高质量实训模式,逐步形成教学链和产业链的融合体。 4.管理服务 我校通过智慧校园建设提升了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智慧校园充分利用网络互连和云计算技术的优势,打破“信息孤岛”的壁垒,实现各类服务的有效集成和互连,提高了学生管理、教学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设备资产管理、校务办公等各方面的信息化水平,为师生提供了高质量、高效能的信息化服务,也为学校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如:学校的智慧校园平台就集合了办公、学生管理和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学校推出的一卡通服务,连通了学生在校内的所有生活支付,食堂就餐、超市购物、医务室就医等等,家长可以通过银行直接给卡里充值管理孩子的日常支出,充分体现家校协同管理。 学校通过智慧校园2.0建设,使信息化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学生,信息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化素养普遍提高,成功打造海卫“互联网+教育”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