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海宁卫校坚持“以生为本”,践行“育人育才并举,育才先育人”的教育思想,在以“奉献、重托、品牌”为基因要素的校园“天使文化”引领下,于办学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天使护学”、“天使助学”、“天使导学”三位一体的特色培育载体。凭借载体活动的深入开展,不断健全制度、完善举措,该培育载体护航天使成长取得突出成效,同时也为学校“天使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
以生为本:育人育才并举,育才先育人
海宁卫校历经60载风雨,其中更有“二次创业”成功的艰辛历程,始终紧跟时代步伐,明确办学方向,在积淀中成长,在改革中发展,在职业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勇立“潮头”。
作为一所卫生类的专门化中职学校,海卫人始终围绕“品牌”与“特色”两大关键词,在精细化管理中出成效,在专业化建设中再攀升,构建了特色校园“天使文化”,并提炼出“奉献”(选择了海卫就选择了奉献)、“重托”(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品牌”(追求卓越,铸就品牌)三大文化基因要素。
沐浴校园天使文化,全校教职工凝神聚力、团结一致,教育教学质量增增日上,教育教学成效日渐彰显,形成了“勤学、厚德、守纪、文明”的校训、“务实、创新、向上、和谐”的校风、“忠诚、严谨、奉献、探索”的教风、“刻苦、勤思、实践、进取”的学风。
海宁卫校坚持以校园天使文化建设为核心,以“塑天使形”、“育天使心”、“铸天使魂”为路径,全面实施特色“天使育人工程”;而“天使护学”、“天使助学”、“天使导学”则是为该工程助力的三大特色载体活动。教学上,海宁卫校坚持以“三个对接”的卫生职教理念指导教育教学,以“三性”原则指导课程改革,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这一切,源于“育人育才并举,育才先育人”的教育思想,即“以生为本”,为了实现“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谐发展”的学生发展目标,致力于培养“勤于学习、精于操作、善于沟通、甘于奉献”的品牌学子。
特色载体一:“天使护学”护安全
海宁卫校经过多年发展,校园校舍不足的问题凸显。校外另辟生活区成为权宜之策,解决学生住宿问题。虽然该生活区离学校的距离并不远,但学生出行的安全隐患始终困扰着学校管理层。安全是学校管理的托底工作,是重中之重。对于这个隐患,海卫校领导高度重视,果断采取措施:
一、专项护学:2012年上半年,海宁卫校把消除这个安全隐患的工作纳入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工作范围,成立了“党员护学志愿岗”,组织全体党员积极加入。党支部形成护学方案,以专人负责,每月排班,每天设早晚岗,明确责任分工到人。党员轮流值班,护学情况严格记录,支部加强检查和督促。在周密安排和有效落实下,党员护学工作取得突出成效。近年来,学生在南苑四里生活区和学校之间往返的安全隐患得以最大程度地规避,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二、全校护学:海宁卫校毗邻市区交通主干道文苑路。每次周末假期,学生离校私家车接送更使道路交通不堪重荷,学生的安全隐患更不容忽视。基于这个情况,海宁卫校进一步拓展党员“护学”的内容,把在周末校门口的执勤也纳入其中。每到学生假期离校,轮值党员小组提前30分钟到岗,协助值班人员、保安等疏导和维护道路交通秩序,确保学生出行安全。
海宁卫校党员“护学”工作在长期坚持开展中,逐渐成为具有海卫特色的党员志愿服务项目,激发了广大党员教师“身在学校奉献学校、心系学生服务学生”的热情,树立了党支部在师生中的良好形象。作为学校“天使育人工程”的重要载体,“护学”的概念不断丰富和明晰,最终定名为“天使护学”,成为学校特色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上半年,学校新建的5号宿舍楼正式投入使用,校外生活区将退出历史,但是“天使护学”及其衍生的行动将继续开展,在强化学校党建、完善“天使育人工程”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载体二:“天使助学”助优秀
“天使护学”是学生人身安全的屏障,这是学校管理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学校特色育人工程最基本的工作,而“天使助学”则着眼于学生另一个层次的需求,即家庭经济层面,此举意在缓解后顾之忧,鼓励品学兼优,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实现育人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为了进一步落实学校资助政策,更好地关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激励其勤奋学习、努力进取,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天使梦,海宁卫校先后出台了《海宁卫生学校困难家庭学生资助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海宁卫生学校天使助学金制度》,自2015年第二学期起,在认真做好家庭经济贫困学生国家资助的基础上,增设了学校“天使助学金”,并形成制度,规范了申请、审核、审批、发放等环节的操作。
“天使助学”作为国家及学校层面奖助学金制度的有效补充,特色有四:
一是管理规范化。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的基础上,坚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动态管理的原则,采取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办法,确保助学助到点子上,让每一位确有需要的学生实实在在受益。对于群众评议不合格的学生、被举报有不符合学生正常日常生活消费情况并被查实的学生,学校停发助学金。
二是条件合要求。“天使助学”具有“助学奖优”的含义。享受“天使助学金”,受助学生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一是符合《国家助学金制度》和《海宁卫生学校奖学金制度》要求;二是主动参加志愿者或勤工俭学活动,每学期至少3次;三是个人消费记录合格。
三是资助范围广。“天使助学金”的对象包括全日制在校生中一、二年级品学兼优且家庭经济困难的所有学生。困难家庭学生的认定包括五类生(低保家庭子女、革命烈士子女、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人、五保供养的未成年人以及残疾学生)、持证困难家庭学生(困难家庭援助证、特困职工优惠证和特困残疾人优惠证等)以及经学校认定的其他困难家庭子女。
四是资助力度大。“天使助学金”设四个助学等级:特等助学金:持证困难的贫困生,获得校特等奖学金者,3000元/人;一等助学金:贫困生,获得校一等奖学金者,1500元/人;二等助学金:贫困生,获得校二等奖学金者,1000元/人;三等助学金:贫困生,获得校三等奖学金者,500元/人。
“天使助学”制度自2015年创立以来,共计150余名学生获得奖助,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家庭学生的实际困难,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进步的动力。“天使助学”作为海宁卫校特色育人载体,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延续,成为“天使育人工程”的奠基工程。
载体三:“天使导学”导成长
“天使护学”护的是人身安全、“天使助学”助的是经济保障,都是为学校“育人育才”奠基搭台,而正是因为护学、助学工作的扎实开展,“育”的核心工作——“天使导学”因势而生。
“天使导学”是海宁卫校坚持“育才先育人”的教育思想,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及干部队伍的团队合力,对小部分思想认识水平较低,行为习惯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督导关注,协助他们改变不良习惯,纠正不良认知和行为,树立正确价值观,引导他们向前、向上、向善发展的一项举措。导师团队由学校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党员教师、优秀班主任、德育教师等组成,意在通过多方协作,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天使”。
“天使导学”的策略分五步走:
一是转变思想,心育疏导。导师悦纳学生,尊重学生,真诚与学生沟通,注重心理学知识的运用,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循循善诱,逐步引导学生改变认知。学生定期进行书面的思想汇报。
二是规范言行,导学帮扶。构建班内优秀同学、导学教师、班主任齐抓共管的联动模式,在“多帮一”的带动和督促下,引导学生以先进为标杆不断规范言行,提升自我,由他律转为自律。导师每月定期分析帮扶学生进步与改进的方向,确定下月目标,学期末形成专题成长报告。
三是提供平台,发现自我。班主任与导学教师不断创设条件和氛围,帮助学生充分融入集体,用集体的力量来约束、温暖、感化学生,提升学生自信心。导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校内外的各类文体活动等,在参与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能力、优点和价值。
四是合理激励,点滴提升。切实做好“小题大做”和“大题小做”两件事。“小题大做”即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导师努力发现学生闪光点,对学生的每一个小小的善举、每一次小小的进步、每一次小小的向好的改变,都给予及时合理的表扬。“大题小做”即对学生的无意犯规不随意忽视,在细节上做文章,在一点一滴的细节的提升中促成学生的进步。
五是家校联动,追踪管理。充分借助家长的力量,与家长合作,确保学生在学校之外的时间的成长的延续性。在某些敏感问题上,导师不易也不宜深入,充分借助家长与学生的亲子关系谋求解决。广开家校联系渠道,强化对学生成长的追踪管理。目前,所有天使导师和学生、家长除了常规的电话、短信联系方式外,还建立了QQ群、微信群等沟通平台。
为了让“天使导学”切实出实效,海宁卫校制定了严格周密的培训与考核机制。天使导师与班级一对一结对,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导学计划,培训后开展具体导学活动。校党支部和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导学成效,评选“美丽天使导师”,作为加分项,记录在年度各项考核评比对应类别中。
“天使导学”作为海宁卫校特色育人载体,第一期导学工作于2017年3月正式启动,38位天使导师帮扶72位学生,为期一年,目前正处于验收总结阶段。综合受助学生一年来的表现来看,学生在学习情况、生活习惯、行为自律、进步意识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改观,导学达到了预期效果。
海卫教育思想即“育人育才并举,育才先育人”,正是出自“以生为本”的理念,总领着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天使护学”,重在“护”学生安全;“天使助学”,意在“助”学生优秀;“天使导学”,志在“导”学生成长。以“育才先育人”为纲,牢牢把握形、心、魂和护、助、导为目的,进一步丰富海卫“天使育人工程”,凸显海卫育人特色,并为新时代同类学校培养优质的医药卫生和健康类人才提供了借鉴的模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