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人,身边的美
——我身边的人和事
有一种美妙的生物叫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
有一种崇高的精神叫红烛——蜡炬成灰泪始干;
有一种博大的情怀叫奉献——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我时常想,怎样的老师才是最美的呢黑龙江的张莉丽老师用她的爱心传递出了美这个字。而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老师,用她的责任心和爱心塑造了美这个字……她30多岁了,没有惊天动地,没有气吞山河,只是那么普普通通、踏踏实实,却是那美妙的春蚕,是那崇高的红烛,是那默默奉献的园丁。
从我第一次踏进海宁卫校,她就成为了我的老师,是她告诉我如何上好一堂课,是她告诉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是她用行动告诉我,人民教师的精神和意义,她就是我的良师益友——姚婷老师。
作为非师范专业的新教师,面对课堂面对学生,心里难免担心、害怕、有压力,不够有自信。细心的她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经常会主动询问,指导我的工作,并不断安慰我,使我感到十分温暖,也使我能很快适应了学校的工作和生活。为了帮助我上好汇报课,不仅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听课、指导,而且会邀请与我同课的有经验的老教师来听课,给我指导意见,积极培养我的业务能力,优化课堂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色,使我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她似乎已经把我的事当成了她自己的事一样对待,甚至更加认真负责,毫无保留。我想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好同事好朋友,她不仅给了我业务上的指导,也给我思想上的鼓励,这种实实在在的教导,传递着一种朴实却不平凡的美丽。
班主任,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班主任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作为1207的班主任,她用心的对待着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大家都亲切的叫她“姚妈妈”,我想这已经很好的印证了她在学生心中的重要位置。每天,她都会积极与班上同学沟通,了解了班上同学的思想动态,及时处理好班级的每一件事情,从不拖延。在学生的学习上,经常与任课教师沟通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表现,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并根据每位同学的具体情况去探讨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她总是关照的问学生为什么,耐心的分析,倾听学生的诉求,就像是妈妈对孩子的关切。当然她对犯错的学生,处罚起来是一点也不留情面的,但是对于“妈妈”的严厉,没有一个学生会记恨,相反学生很敬畏和感激“妈妈”的严厉,如果没有她的严厉,班级将会是一盘散沙。这就是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她就是这样一个有责任、有自我原则、严厉的人。“妈妈”的这种美不仅深深的影响着我,同时也深深的印在了学生的心里。
燃烧,是老师的精神与品格;奉献,是老师的信念与追求。她是一名普通的海卫教师,就在她普通的岗位上默默燃烧,默默奉献,释放青春,释放美丽。每年全国的“创新杯”说课比赛和全国技能比赛是学校最为重视的两个内容,姚老师作为组织人员和指导教师,一直默默燃烧着自己,却照亮着别人。记得去年创新杯说课比赛,学校选派了很多青年教师参加,姚老师作为组织人员,尽管有孕在身,还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为他们服务着,操心着,永远把同事的事,学校的事,当做是自己的事一样认真对待,甚至比他们还着急。一次次,一回回的磨课中,姚老师总是毫无保留的给出新的思路新的意见,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正是这样的奉献精神和责任心,不仅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赞赏,更赢得了周围老师们的欣赏和信任。
同为老师,我很庆幸身边能有这样一位美丽的良师益友,她的精神一直默默感染着我,她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始终不渝的顽强意志是我值得一直学习的。学习她把自己置之度外,心中只装着学生,为学生全心全意。学习她不为名不为利,默默奉献,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民教师。在她身上,让我明白,做人除了自己,还要心中有他人,能设身处地地想着他人,为他人做事而不计较,这样的奉献不是失去而是收获。
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姚老师用行动诠释了此话的内涵。我决心以她为榜样,除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业务能力外,还应该更多地关注身为老师的爱心和责任心。将爱心和责任心都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不求成为一位“名师”,但求成为一名“美丽的老师”。踏踏实实上好每一节课,全心全意对待每一个学生,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份职责。让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出不平凡的力量。
沈孝丽 |